中科院公布“棉花控缓释肥”新技术
2011-01-12长期以来,我国肥料利用率低、养分流失问题相当严重。而棉花由于生长周期长达200天左右,从播种到收获一般要施肥4至5次,是化肥流失最为严重的农作物之一。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在大范围农田试验的基础上,公布一项“棉花控缓释肥”新技。此项技术能节本增效,减少肥料养分的流失和对河流水体的面源污染。控缓释化肥平均养分利用率比普通复合肥提高11%至22%。
“棉花控缓释肥”主要针对棉花生长的需求,在普通化肥里添加了无机高分子材料,在土壤中遇水时,它们形成微米到纳米尺度的内置网,通过对化肥营养元素进行“包裹”和水肥耦合,达到缓慢释放、减少流失、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目的。其相关技术中已有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。
2010年,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在望江、宿松、无为、宣州等地2万多亩棉田示范控缓释化肥,结果显示,控缓释化肥只需一次基肥和一次追肥即可,棉花产量提高10%左右,每亩减少用工成本100-140元。而这种化肥的单价只比普通化肥贵7%-8%。